2018年至2021年,統計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40起、600起、1300+起、4300起。國家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數據顯示,在2019年發生的火災事故中,86%的車型搭載了三元鋰電池。
具體車型方面,2020年搭載寧德811三元鋰電池的廣汽AION S多次起火,引發了對高鎳三元鋰電池安全性的質疑。為此,合資公司廣汽蔚來甚至承諾“如果寧德時代的811電池起火,全車全額賠付”。
雖然電池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但并不完全由電池化學系統決定。但當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電池安全時,風評人士自然會更喜歡磷酸鐵鋰電池。
除此之外,還有政策變化。
2019年國家開始“斷奶”新能源汽車,單車補貼金額下調70%以上。這意味著三元鋰電池無法再通過能量密度優勢獲得大額補貼,磷酸鐵鋰電池前景廣闊。
2020年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一舉將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50Wh/kg,與主流三元鋰電池相當,但成本更低,化學體系更多穩定的。形狀勇士”電池。
從裝載效果來看,刀片電池也很有競爭力。目前,比亞迪擁有多款續航超過700km的車型,包括漢EV、唐EV、海豹等,無論是性能指標還是銷售業績,均處于同級領先地位。
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如今的動力電池市場終于回到了“鐵鋰時代”。2019-2021年國內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占比分別為32.5%、38.3%、51.7%,并將在第一季度再次提升2022年上半年為58.5%,預計未來幾年還會繼續上漲。
在磷酸鐵鋰電池市場,比亞迪2019年的市場份額僅為14%,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36%,而寧德時代的份額則從56%下降到46%。
在大勢的變化下,寧王也不得不重回鐵鋰路線。曾玉群去年曾表示,未來磷酸鐵鋰電池的產能將有所增加。而掛在他辦公室的“賭徒強者”也被改成了“樸博元全”。
但面對磷酸鐵鋰市場第一的比亞迪,寧德時代的勝算有多大?
相比刀片電池的實力,更讓曾玉群擔心的是,比亞迪已經開始從自身搶客戶。
2021年4月,王傳福公開表示,“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洽談電池合作?!?/p>
王傳福的話自有來由。今年3月,比亞迪透露了兩個重磅消息:一是有業內人士透露“春節前蔚來與比亞迪的電池合作已經敲定”,二是有傳言稱“蔚來的首款車型”小米將被釋放?!?低端版本將使用刀片電池?!?/p>
此外,馬斯克還表示,“未來三分之二的特斯拉將使用磷酸鐵鋰電池?!?/p>
2022年6月,比亞迪副總裁連宇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現在和馬斯克是好朋友,很快就會給他(特斯拉)提供電池?!?/p>
8月11日,多家媒體透露,比亞迪刀片電池已運往特斯拉柏林工廠,預計最快8月底裝車下線。
當然,寧德時代也不會坐視不管,其最新的技術成果——麒麟電池明年將量產。同時,雙方還將在磷酸錳鐵鋰等新化學體系展開新一輪競爭。
未來,兩大電池巨頭的較量,不僅是技術層面,更是戰略層面。當動力電池技術趨勢再次發生變化時,誰能更快響應,誰就引領下一個時代。
除了“電動化”,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智能化”。但對于智能的定義,不同的車企有不同的理解。
2021年6月,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一次論壇上表示:“我認為15萬元是智能汽車的分水嶺。如果有人說,我要做10萬元的智能汽車,我不認為2025年之前就有可能。說不定能賺錢?!?/p>
何小鵬只差報了自己的身份證號——就在一個月前,哪吒汽車剛剛與360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主攻方向是“10萬級智能汽車”。
面對何小鵬的公開質疑,360創始人周鴻祎反應激烈:“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哪吒汽車很快就能做到?!?/p>
其實,何小鵬和周鴻祎爭奪的不僅僅是技術門檻,還有兩個背景品牌的思維差異。
以李斌、李湘、何小鵬為首的互聯網造車者在資本市場上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否則李斌也不會說“沒有200億就別想造車”。
有了充足的現金支持,這些品牌將在前期專注于高端產品,樹立品牌形象,形成差異化定位。之后他們會用民用產品對其他品牌形成降維攻擊,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策略。特斯拉它也是如此。
特斯拉的第一款量產車 Roadster 是一款售價超過 10 萬美元的電動超級跑車。后來的Model S/X在中國的售價也達到了100萬元。直到 Model 3/Y 推出后,該品牌才走進尋常百姓家。
而哪吒、零跑、威馬等二線新動力品牌的創始人都來自傳統制造業。
其中,哪吒張勇是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江明是安防巨頭大華(002236))的主要創始人,威馬神輝是吉利副總裁。
與講故事的李斌、李湘、何小鵬相比,他們的融資能力略顯不足。如果他們上來,他們將成為高端品牌。如果他們不能打開市場,他們將面臨生存危機,所以他們必須首先切入大眾市場。.
此前,兩大陣營已經水到渠成,但隨著哪吒和雷泡在銷量上逐漸超越“衛小利”,開始在高端市場發力,摩擦遲早會發生。因此,當哪吒提出“十萬級智能汽車”的概念時,何小鵬提出了質疑。
在何小鵬看來,智能技術,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需要大規模普及,經過幾次迭代才能降低成本?,F階段,車企要想保利潤,就不能把價格壓得太低。
周鴻祎認為:“如果沒有15萬元以下的智能汽車,就相當于把中國70%的汽車用戶拒之門外?!?/p>
他還用自己比較熟悉的手機行業打了個比方:“千元以下的低端手機在算力和屏幕方面都有不足,但還是兼容智能操作系統,滿足用戶需求用于智能使用。你能說它不智能嗎?
最后,周鴻祎放下了狠話:“我發現第一批新勢力喜歡‘關門’,堅持‘你不到15萬就沒有機會’,我想這反映了內心的恐懼。小李組建的第一梯隊只是暫時的?!?/p>
何小鵬后來沒有回應,但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糾紛在未來幾年會越來越普遍。
據透露,2021年蔚來將推出30萬元以下的第二個品牌,代號“阿爾卑斯”。今年8月初,有消息稱蔚來的第三個品牌也在籌劃中,將主攻20萬元以下的市場。此外,在理想的產品計劃中,還包括20萬個型號。
另一方面,哪吒本月剛剛推出首款高端機型哪吒S,目標市場為20萬-30萬;零跑汽車去年推出首款高端車型C11,目標市場為20萬輛,而定位更高的C01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隨著每款產品深入到彼此的腹地,一場更加殘酷的競爭即將開始。
是“降維攻擊”更占優勢,還是“掉絲反擊”更厲害?這將是未來幾年的一大吸引力。
不管現在新能源集團內部的爭吵多么激烈,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燃油車仍然是汽車行業的絕對主流。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650萬輛程力汽車,市場份額僅為8%。即使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中國,這個比例也只有13%。
新能源陣營最緊迫的任務仍然是共同打擊燃油車。當然,這個過程并不容易。
2020年底,豐田章男猛烈炮轟電動汽車,稱其不僅不環保,還會導致電力系統癱瘓。一時間,豐田成為電動汽車的“公敵頭號”。
但讓人意外的是,一年后,豐田首次發布了15款純電動汽車。豐田章男還親自宣布,將投資350億美元,到2030年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很小。
這種前后的巨大反差令人不解,但也說明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沖突。而這場沖突發生在很久以前。
2003年,一場盛大的葬禮在美國加州好萊塢不朽公墓前舉行。葬禮的“主人”是世界上第一輛量產的電動汽車——GM EV1。
1990年代,美國經濟蓬勃發展,但空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為此,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要求汽車公司到 2003 年在加州銷售的汽車中至少有 10% 是零排放車型。
作為美國汽車業的代表,通用汽車做出了最積極的表態。1996年斥巨資開發電動汽車平臺,推出通用EV1,吸引了一大批追求新潮科技的人。
但在 EV1 獲得動力后,石油巨頭在報紙上大肆砸錢,質疑其環境價值,并成功阻止了一項在加州建造新充電樁的提議。2001年,“親油”小布什團隊徹底摧毀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可能性。無奈之下,通用只能停產EV1。
通用汽車EV1“死”的那一年,一家名為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公司成立。第二年,一個名叫馬斯克的人被添加到其股東名單中。
當時,特斯拉找到了通用 EV1 的工程團隊,讓他們參與到首款車型 Roadster 的研發中,為通用 EV1 的“熱血”源源不斷。
20年后,特斯拉帶領全球新能源汽車集團再次向燃油車發起沖擊。
不久前,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如果你現在要買一輛不支持自動駕駛的汽油車,那就太瘋狂了,就像還在騎馬和使用翻蓋手機一樣?!?/p>
國內造車新勢力也對燃油車嗤之以鼻。
在2021年底的蔚來ET5發布會上,李斌驚呼道:“我完全不明白,大家買汽油車有多懷舊,除了聞汽油味,還有什么好?”
在今年5月底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余承東也用了一個與馬斯克類似的比喻:“今天的燃油車就像智能手機時代的功能機器?!?/p>
不僅如此,就連車圈外的人也不得不涉足。
兩年前,美團王興曾說過,“2020年買燃油車,就像2011年買諾基亞?!?當然,王興之所以這么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麗麗汽車的大股東。
相比之下,比亞迪高層很少公開批評汽油車,但害羞言行的比亞迪“悄悄”停止銷售所有汽油車。
在整個行業都在推動電動化的時候,世界銷量第一的豐田卻一再唱反調。
2020年12月,豐田章男作為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會上,豐田章男表達了對日本政府“禁燃”計劃的強烈不滿。
當時的背景是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在2035年前后禁止銷售純燃料汽車。同時,東京政府也宣布計劃到2030年停止銷售純燃料汽車。
豐田章男認為,日本是一個依賴煤炭發電的國家,電動汽車可能會增加碳排放,電池的回收利用也會污染環境。此外,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可能會癱瘓日本的電力系統。
此言一出,引發了國內媒體的一片嘲諷。何小鵬還以諾基亞為例,在微博上暗示豐田是“老古董”。
對于豐田章男的言論,大部分人認為是“打著環保的幌子保護日本汽車產業”。但客觀地說,豐田章男提到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這頂帽子,很難扣在他的頭上。
2021年5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實施上述政策,豐田章男再次提出反對意見,稱“這項政策將使日本汽車工業失去優勢,日本將失去550萬個工作崗位和800萬輛汽車。生產。 ”
這樣的態度引起了豐田股東的不滿。其中,規模達200億美元的丹麥養老基金表示,“這損害了豐田的品牌價值和股東利益,如果態度不變,我們將考慮出售我們的豐田股份?!?/p>
六個月后,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2021年12月,豐田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一口氣發布了15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包括豐田和雷克薩斯兩大品牌,以及不同級別的轎車、跑車、SUV、皮卡,幾乎呈現全貌。豐田的電氣化路線圖。
但奇怪的是,豐田并沒有公布這些車型的參數信息,包括車身尺寸、動力、續航等數據都無處可尋。
換言之,它們很可能是豐田為了穩定投資者和外部信心而急于投入生產的半成品。至于其改造的決心,恐怕只有豐田章男自己知道了。
如今,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不僅是日本,其他擁有燃油汽車的強國也對此表示懷疑甚至反對。
今年6月,當歐盟提出“2035年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時,德國、意大利等老牌汽車強國反應最為激烈。
德國財長林德納表示,“燃油車仍有市場,歐盟禁令是錯誤的,我們不會同意這一決定?!?/p>
意大利前副總理薩爾維尼也在推特上寫道:“這是送給中國的禮物,但對于意大利和歐洲的數百萬工人來說,燃油車的禁令是一場災難?!?/p>
根據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在電氣化轉型中,歐盟將裁減5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最高的國家是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
這些國家的反應和措施與中美形成鮮明對比。
對于美國來說程力汽車,在燃油車領域已經遠遠落后于日本和德國,而通用和福特的合計銷量與豐田相近。如今,美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與中國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只能寄希望于通過新能源實現“彎道超車”。
此外,能源安全問題也使得這兩個能源大國必須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21年亞布力大會上,王傳福表示:“中國70%以上的石油進口,70%的進口石油需要通過南海運輸。發展新能源汽車降低石油消耗,中國更加迫切比任何國家?!?/p>
1992年,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給當時的副總理鄒家華寫了一封信:
“現在美國、日本、西歐都在組織自己的技術力量研發電動汽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再等了,我們應該立即制定計劃趕上來……中國有能力跳過一個步入汽車行業,直接進入新時代?!?/p>
三十年過去了。作為制造業的王冠,中國汽車工業通過“市場換技術”的方式,構建了完整的制造體系,積累了一定的技術,但核心技術和品牌價值并不總是很高。去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徹底改變了這一切。今年上半年,在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占據了24%的市場份額。
在這條超車賽道上,無論是國產新品牌的陸續登場,還是各自火熱的科技路線,其實都預示著一個未來——最激烈的競爭階段即將拉開帷幕。但正如唯拍CEO李瑞峰所說——
辯論中的所有技術進步。